《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》读书笔记

2021/02/25 读书 共 5467 字,约 16 分钟

看完了《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》这本书,对保险有了一些初步全面的认识。

自从上大学以来,各种大V都在做保险类的广告,但那时候毕竟没钱,对保险完全不感兴趣。

现在工作了,有钱了,有了解保险的想法。

上个月旧版重疾险下架的时候,又被保险的广告轰炸了一会,所以打算看本书,全面了解一下保险。

这本书介绍的是比较全面,虽然内容很初级,但市面上没有其他介绍保险比较好的书,所以看完了这本书。

书中最重要的观点:个人必须的四种保险:定期寿险、重大疾病险、意外险、医疗险。


文章中片段摘录:

◆ 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?

监管体系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但不可否认的是,如果个别保险公司股东受暴利驱动,单方面认定监管机构会无条件地履行“兜底”职责,试图挑战底线,比如采取极为激进的经营手段,甚至赌博式地运营保险资金,导致保险公司经营不善以致最终资不抵债,监管部门此时绝不会手软:该让其破产就让其破产。在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,监管部门会通过破产清算,让违法股东血本无归。

而长期保险产品就不一样了。它的定价方法遵循两个原则:一是均衡费率原则,二是保证费率原则。所谓均衡费率,指的是保险公司将被保险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险,归并到一起进行定价,而不只是一年的风险。比如,保到70岁或保终身,投保人未来几十年的疾病发生率或者死亡率被累计后算出保费,再按照20年或30年交费的方式进行均摊,价格就确定了。(其实还会考虑利率,但为了简化描述,在不影响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就不做额外解释了。)所谓保证费率,指的是在你投保的一瞬间,价格便已确定,后期不会增加。对于长期重疾险来说,即使投保人未来的发病率上升,保险公司也不会涨价

并不影响已经投保的客户,毕竟保障期限不管是终身还是到70岁,合同里都已经约定好了。这两个原则是长期产品和一年期产品的重要区别,也是长期产品的重要优势。也许你根本不想知道什么是自然费率或均衡费率,你只想知道到底哪个产品更划算。

另外,值得提醒的是,对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来说,一年期产品的价格普遍较低,所以颇具诱惑性的“优点”:年轻时保费低。所以你才会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上看到“XX重疾险100元起”的说法

说到这里,希望你能明白我接下来要讲的一个重点理念:保险这种产品不是一次性的,它是陪伴你度过漫长人生的一种风险规划。

◆ 你的公司给你买保险了吗?

团险通常由4个保险产品组成:定期寿险、重大疾病险、意外险、医疗险。

所以,即使保额充足、保障责任广泛,公司为员工购买的团体保险有时也可能是一个“陷阱”:公司给我提供的保险越好,我越不需要给自己买保险。

◆ 03 重点关注:中产必备的“四大保险金刚”

◆ 重大疾病险:为了不被改变的人生

保监会安排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,在2007年拿出了一版25种重疾标准,囊括所有高发重疾类型(其实,只要是重疾险就都包括这25种)

这里需要强调一下,保监会设定的这25种重大疾病,其发生概率超过95%的疾病种类。所以评价重疾险的好坏时,千万不能盲目地只关注疾病的病种数量。

好,为了不让你白交,保险公司索性增加了很多其他责任,“顺便”提升了保费。买卖双方都高兴,这种商业模式堪称完美。在新增的责任里,第一类是“身故责任”。这种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,基本上都可以“提前给付”。所谓“提前给付”,并不是“我比别的重疾险赔付得快”,这里的提前指的是重疾、身故二者中哪个先发生,就给付哪个。所以,提前给付不过是一种产品设计罢了,千万别觉得它是一项独特的优势

限于篇幅,在此我们先不分析这些花样赔付方式,你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:所有的赔付方式都是对风险的定价,然后把溢价加到原有价格中,就是这么简单

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,但有正确的思路。患重疾后,患者普遍面临的是35年的治疗康复期,与此同时,重疾导致收入中断将为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。因此,重疾险的保额应至少覆盖投保人35年的收入

说完保额,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重疾险应该保障多久和交多少年保费。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:我们选择的是长期产品。关于长期与短期的问题,我在第2章已经分析过了,对于重疾险、定期寿险,可以保终身或者保到70岁左右的长期产品,是我们的首选——不仅价格更划算,也不会出现保险中断的情况 定期寿险:解决人生中最大的风险

意外险的保障范围远小于定期寿险。换句话说,每100起身故案例中只有不到20起是因为意外造成的,所以,单纯购买意外险,是无法解决身故的风险的。

我们现在来猜一猜,在保额相同的情况下,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贵多少?答案是:终身寿险的价格是保到60岁的寿险的5倍,是保到70岁的寿险的3倍。

所以,对于有一定身家的高净值人群来说,终身寿险是当下可供选择的、非常重要的财富传承手段之一。它等同于将一笔定额遗产以理赔款的形式,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支付给指定的受益人。

◆ 商业医疗险:让高额医疗开支不再可怕

起付线的意思是,每年只有花到一定金额,才能开始报销,否则就都是自费。比如,北京的医保起付线是1800元。如果一年到头只花了1500多元,就都要自费。

第一种是包含门诊责任的商业医疗保险,可暂且称之为门诊医疗保险。这种产品保额不高,一般是几千元。有的门诊医疗保险会设置一个免赔额,比如单次100元或者累计500元。免赔额和政府医保起付线是同一个概念,都是为了减少理赔支出,实际上也起到了降低保费的作用。第二种是包含住院责任的商业医疗保险,我们称之为住院医疗保险。这类产品的保额就高多了,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都很常见。

重疾险有点儿像一锤子买卖,只要符合条款规定,保险公司就会把理赔款一次性打给你,无论是几万元还是几十万元。商业医保就不一样了,花多少才能赔多少,保额仅代表可报销额度的上限,而你不一定能花掉这么多钱

此外,重疾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在定价和续保方面也有区别。长期重疾险每年的保费是恒定的,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则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加而上调,有的是3年一调,有的是6年一调。调价的原因,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疗费用和理赔数据的变化。门诊发生率、住院发生率、治疗费用和药价的变动,使得医疗险必须按照自然费率定价。需要注意的是,定期调价不是产品的“劣势”,而是一种“特质”。

◆ 意外险:不容忽视的“小”保险

◆ 04 优化配置:给保险升个级

高端医疗险就简单多了。购买后通常会拿到一张保险卡,客户可在签约医院直接刷卡或签字,由医院和医疗服务商之间直接结算,无须客户垫付。

◆ 保险能为我的养老做什么?

时间回到1997年,一个月薪6000元的人拜时代所赐,遇到年化保底复利9%的理财产品,才有希望在今天过上月薪1万元的退休生活。想让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,持续的大额投入和不可复制的高收益率,这两个看似不切实际的前提条件缺一不可。

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:某医生收治了一名老年患者,老人平时节俭惯了,就医时也不舍得花钱(必要的钱)。对于这种患者,医生往往说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:大爷,这病要是治好了,你就能多领10年养老金,为了今后的几十万元养老金,今天花一千多元治病,你说值不值?

还不算完。有的保险公司琢磨出了一个道理:养老保险无法带来快感,主要是因为必须等到退休才能领取,那为何不能提前到40岁就开始领取呢?听完这话,另一家公司拍案而起:别等到40岁了,交费第一年就开始领吧,这样最爽!于是,大量的养老年金都被设计为首年即可领取——交完保费,就能立刻拿到返还

◆ 当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方式

为了确定“放贷利率”,你必须拥有一项技能:计算内部收益率。

由于年金险的内部收益率都是有保证的,想达到乙的5%的收益率是比较困难的。这时保险公司会选择开发像甲这种收益率为4%的年金险产品。但这样一来,每年领取的金额减少了,产品的竞争力也随之降低。在这种情况下,分红功能就派上用场了。虽然收益率固定在4%,但是保险公司承诺,当投资收益率高于4%时,会把多出来的收益也分给客户,这就叫分红。有了分红,这个产品的吸引力自然就增大了。客户甚至会完全不关心内部收益率的比较了

交一笔钱,过段时间取出来,要么多了(赚了),要么少了(亏了),这种收益率非常好算。连结险和万能险就属于这类理财保险产品

与投资连结险相比,万能险则没那么激进,虽然也可以选择股票作为投资对象,但资金运用比例受到一定的限制。更重要的是,万能投资账户设置了保底收益,客户起码不会有亏损的风险

一次投入,多种用途,而且缴费方式灵活。这样看来,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万能险(universal life insurance),似乎更适合翻译成“万用寿险”。不过,被引入中国后,万能险却变了味道。大家纷纷觉得,这种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不错,有保底收益,投资范围比年金险更宽泛,潜在收益也更高。那么,我能不能只做投资,不买保障产品呢?

中国,前文中提到的甲、乙、丙三个虚拟的年金险产品,都要遵从一个规定:内部收益率不能超过4.025%。这是监管部门为了防止利差损而制定的规则

在投资这件事上,保险公司的定位越来越明确:专心做好中长期投资。而且,欧美和日本的经验证明,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和社会日益老龄化,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保险资金将会成为居民的重要投资方式

◆ 我该去香港买保险吗?
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分红收益披露这件事上,香港的保险监管机构做得比欧美和内地差多了。直到2016年,香港保险公司才被强制要求在其官网上披露分红情况。披露分红情况之所以如此重要,是因为分红重疾险是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形态,而且长时间以来,预期分红的多少,全凭销售人员一张嘴。而客户觉得高额分红似乎百分百能拿到。

双十一”前先涨价再降价,当我们把这种行为拉长到半个世纪,就得到了分红这个功能。说白了,你心心念念的分红,归根结底来自你当初多交的钱

海外配置资产”这6个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当仁不让的阶层属性。在迪拜买游艇,在曼哈顿买楼,这些投资肯定和中产阶级没什么关系,所以不少人退而求其次,寻找其他象征高端生活的消费品,香港保险正好符合他们的这一需求

◆ 05 个性化定制:保险方案,你自己说了算

政府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身故可获得的赔偿金额。即使父母从几十家保险公司给孩子买了几十份寿险、意外险,一旦孩子身故,获得的赔偿都不能超过特定限额。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身故赔偿限额是20万元。10~18岁的未成年人,身故赔偿限额是50万元(注意:航空意外、自然灾害意外不受此规定限制)

孩子真正需要的商业保险其实只有三款:重大疾病险、意外险、高额住院医疗险

互联网保险公司有一个常见策略:先说服消费者购买客单价低的产品,待客户形成黏性后,再推荐价格更高的产品。当他们把这个策略带到重疾险领域的时候,就衍生出了一类产品:只保20年或30年的儿童重疾险。这类产品便宜且真实。为一个6岁男孩购买保额为50万元的重疾险,20年缴费,每年的保费只要四五百元。价格如此低的原因除了刚才说到的“儿童罹患重疾的概率很低”以外,还在于期限。18岁以下的被保险人20年或30年后至多才40多岁,正处于重疾高发的年龄段之前

◆ 06 家人之外,这些保险也很有必要

值得注意的是,车险有个特点,除价格外,服务质量也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。这一点和人身险不同。之前介绍重疾险、定期寿险等人身险时,我建议大家强化产品责任和性价比,淡化保险公司。比如,重疾险的理赔频率很低,一生可能只有一次,保险公司拿到你提交的材料并进行确认后,转账给你即可,至多是早一天晚一天的区别,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。但车险就不一样了。保险公司如果拥有更多网点和理赔车辆,就意味着他们能更快到达事故现场;工作人员经验更丰富,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更顺畅地解决事故纠纷,为你节省大量时间;理赔流程更智能,就意味着你可能只需用手机拍张照片,上传一下就能拿到理赔金了,而无须前往保险公司网点取号、排队、提交资料。 为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买份保险

保障房屋财产安全的保险,统称为家庭财产保险,也可简称为家财险。如果你觉得没必要给自己的房屋买一份这样的保险,那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它有多便宜。风险和成本成正比,概率更小的风险,相应的保费也不会高。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家庭来说,一年只需花两三百元,就能购买一份适合自己的家财险。接下来我会详细剖析家财险: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?有哪些注意事项?看完后,要不要为你们家的房子买份保险,由你自己决定

◆ 07 签字之后:搞定理赔、投诉及其他

比如,终身重疾险、年金险、万能险等产品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能:保单贷款。对此,你可以理解为,多年缴纳的保费在为你提供保障和投资收益的同时,也积累了一份可观的现金价值,在你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支取。保单借款的期限通常为半年,年利率为5%~6%,相当实用。这个功能的介绍往往藏在保单条款里,位置不如保险责任、除外责任那么明显

◆ 离婚后,前妻的保费还需要我交吗?

这样做的好处是,每份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同一个人。等到离婚进行财产分割时,绝对不会出现一方将另一方的保险退保的情况。之所以强调各买各的,是因为有的重疾险会以投保人豁免为卖点吸引客户购买。而对于夫妻来说,这个功能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遇到纠纷,如何与监管部门取得联系?

目前,由于对技术手段要求比较高(如为每位销售人员配备录像、录音设备),“双录”尚未全面实施,只在两种情况下应用。一是在银行,由于银行设立了销售专区,并装配电子系统,对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的销售过程同步进行录音、录像,很容易实现。二是向60岁以上的客户销售长期保险时必须“双录”,不分渠道、全国统一。老年人判断能力不足,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。

文档信息

Table of Contents